我们现在谈及中日战争,通常最早都是说1894年-1895年甲午中日海战,中国泱泱大国惨败给日本,举国哗然。
因为,这就像是篮球比赛,大学篮球队竟然输给了我们印象中的初中篮球队一样。甲午战争的影响对中日双方都是巨大的:对日本来说,战胜中国获得的大量资源加速了日本的腾飞和灭亡中国的野心;对中国来说,则面临亡国灭种危机,引发改革浪潮。 但是,这并不是中日之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海战。早在唐朝的时候,中国的海军就以少胜多,打的日本人近千年以内再也不敢打中国的主意。 7世纪,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、百济、新罗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。
虽然这三国都与大唐建立了册封关系,但是远近亲疏不同。百济因受到高句丽和新罗的威胁,想借日本之力进行对抗。而新罗则向中国示好,意在投靠大唐一统朝鲜半岛。 东洋“大三国”的座次怎么排?7世纪中叶的这场较量给出了明确答案。7世纪中叶, 日本已拉开“大化改新”的帷幕,羽翼稍丰,自我感觉不错,欲一现锋芒,于是应邀参战。663年8月17日,唐将刘仁轨、杜爽带领战船170艘列阵白江口。 |